IATC(HK) Theatre Bookstore
40對談 ─ 香港話劇團發展印記1977-2017
40對談 ─ 香港話劇團發展印記1977-2017
Couldn't load pickup availability
作者:陳健彬
主編:潘璧雲
出版:香港話劇團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ISBN:9789627323273
香港話劇團於1977年創團,是香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劇團,究竟她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喜與樂?適逢香港話劇團40周年誌慶,資深藝術行政人、香港話劇團行政總監陳健彬先生,透過與40位對劇團發展極具意義的人士對談,梳理香港話劇團40年的歷史和拓展路向,集成《40對談 — 香港話劇團發展印記1977-2017》一書。
陳健彬先生與劇團的關係既深且遠,希望透過此書整理及紀錄劇團的發展,他表示:「我親自見證劇團不同階段的變化和發展,亦喜見她的藝術總方向並沒有因時代及人事變遷而動搖,始終秉承建團時的宗旨、傳承優良的傳統、堅持主流戲劇的製作大方向及用平衡劇季戲碼吸引香港觀眾。」
目錄
編輯序/潘璧雲
自言自語自序/陳健彬
歷史篇
七十年代文化政策與香港話劇團的成立 陳達文
首個職業劇團的誕生 袁立勳
從業餘走向專業 馮祿德
早期藝術團隊的面貌 傅月美
表演場地與劇團發展 馬啟濃
八十年代公司化計劃的醞釀 余黎青萍
九十年代公司化的落實與策劃 蔡淑娟
演藝學院與話劇團 盧景文
話劇團的人才培育 古天農
營運篇
開荒期 李明珍
耕耘期 甄健強
舞台管理系統化 麥秋
千禧年公司化前後的交接 關筱雯
走上獨立營運之路 周永成
公司政策及系統的創設 崔德煒
市場策略新里程 鄧婉儀
黑盒劇場的發展 馮蔚衡、林菁
藝術篇
四十年同行 鍾景輝
全職藝術總監的設立 楊世彭
公司化後的藝術定位 毛俊輝
迎接未來新機遇 陳敢權
藝術顧問看話劇團 賴聲川
本地劇作家的搖籃 杜國威
藝術新容器中成長 司徒慧焯
演員團隊今昔 周志輝、雷思蘭
解析話劇團DNA 張秉權
論劇場觀眾與製作 曲飛
拓展篇
藝團管治 楊顯中
節目部署的挑戰 梁子麒
持續發展的願景 胡偉民
戲劇教育理念的堅持 周昭倫
資源分配與拓展 蒙德揚
追上時代的財務及市務策略 陸敬強、黃詩韻
新場地新契機 茹國烈
戲劇研究與評論的重要 林克歡
戲劇文學的深化及推廣 涂小蝶、潘璧雲
香港話劇團簡介
香港話劇團大事年表
Share
